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9日訊(記者 杜成 侯青伶 漆奇 代朗) “國內廣東、上海等地從2010年起已經實行積分入戶制,武漢市也將從今年起推進戶籍制度改革,實行入戶積分制,成都也應該在中心城區推行這種入戶管理制度!”1月9日上午,出席成都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成都市政協委員何立新表示,積分入戶制有利於科學控制城市人口增長,優化入戶人口結構,同時為外來就業者(包括農民工)提供公平機會。
  成都戶籍人口猛增帶來負效應
  何立新委員介紹,從2000年至2013年,成都市的戶籍人口增加157萬達到1170萬,常住人口從1013萬增至1635萬,其中主城區常住人口529.54萬人。人口總量迅猛增長,一方面說明成都仍處於旺盛的發展增長期,具有很強的人口吸納效應,給城市發展註入活力;另一方面也帶來負面效應,導致城市交通擁擠、基礎設施供給壓力增大、社會公共服務資源不足,城市公共管理與安全形勢嚴峻。“面對13年間常住人口總量接近50%的增幅走勢,成都需要統籌思考城市的健康、可持續發展問題,實施戶籍制度改革,推行積分入戶制!”
 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,合理確定大城市入戶條件,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;中央城鎮化工作會再次強調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,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,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,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。何立新表示,成都已經屬於600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,應該考慮從嚴控制城市人口增長。
   成都購房入戶占三分之二以上
  據瞭解,目前,成都市的外地人入戶門檻較低,主要有六種入戶渠道:購房入戶、學歷入戶、居住期滿入戶、投資入戶、納稅入戶、投靠入戶,其中購房入戶比重最大,最多的時候占到三分之二以上。特別是2009年我市降低購房入戶起點標準,並取消購買社保等捆綁條件後,落戶成都的門檻大大降低,只需要在城區購買7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或二手房便可辦理3人入戶,使購房入戶十分“走俏”,許多外地購房者集聚成都,拉動外地人購房占據成都房地產市場40%以上。
  “這種入戶方式實際進入成都的大多是老年人,給城市帶來的是非生產性人口,而大量在成都市工作、為成都發展創造價值的年輕生產性人口,在高房價前受阻,取得成都戶籍卻遙遙無期!”何立新指出,從成都優化入戶人口結構的角度看,也需要對現有入戶政策進行改革調整。
   科學制定積分制入戶政策
  何立新委員提出建議:成都應制定出台《關於實施外來人口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(試行)》,合理設置外來人口入戶指標,包括年齡、學歷、社會保險、住房、專業、行業、畢業院校、和諧勞動關係、社會服務、表彰獎勵、投資納稅、不違反計生政策、無犯罪記錄、有居住證、社保繳納憑證、勞動合同等,以及參與獻血、參加義工、慈善捐贈等。將入戶指標量化到具體分值,如果累計達到規定分值,外來人口就可以申請入戶。每年設定一定數量的積分入戶指標,在符合入戶標準的申請者中擇優入戶。
  外來人口積分制入戶涉及面大、關聯領域廣、操作要求高,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實施手段,如指標如何設定、積分怎樣計算、申報如何核實、入選如何產生等,都涉及到外來者和成都市民的實際利益,因此成都相關部門應廣泛征求意見,並充分學習借鑒廣州、上海等先行城市的經驗,確保政策科學、執行到位。
  何立新說,外來人口積分制客觀上是提高了中心城區的入戶門檻,對其可能的負面效應也要有充分的預判和應對。一方面要加大衛星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力度,完善其產業功能和居住功能,提升人口容量和人居水平,切實把製造、會展、倉儲物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外遷到衛星城和小城鎮,引導人口合理流動;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,強化全域一體發展,縮小周邊城鎮在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與中心城市的差距,增強其對中心城市外溢人口、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和吸納能力。  (原標題:成都市政協委員何立新建議:城區推行積分入戶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nimrzam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